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障碍共病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研究表明,心理疾病可升高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另一方面,在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反复发作的心绞痛、运动耐量下降等不适会引起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加快冠心病进展。二者相辅相成,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支架术后的患者也更易出现情绪障碍。
【不良情绪导致心脏疾病发作机制】
科学家认为,心理因素通过不良的生活方式或行为习惯,如持久紧张的高负荷工作,家庭成员患病或死亡,A 型行为等激活神经内分泌机制,激活交感神经活性,引起冠状动脉内皮的功能损害,形成粥样斑块,促使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从而导致血管痉挛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支架术后患者尤为重要。
【术后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 】
(1)术前即存在心理障碍,未引起重视。原因主要与疾病有关: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缺乏对手术的了解,担心支架脱落;症状反复发作就诊。
(2)支架费用及长期服药造成的经济负担,同时担心自己丧失劳动能力。
(3)对手术期望很高,但担心术后并发症,对手术远期预后缺乏信心,一旦出现身体不适或疾病都归咎于支架。
【术后患者如何自己识别情绪障碍?】
(1)分析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是不是敏感多疑、多思多虑;或做事追求完美,遇事常拿得起但放不下。
(2)心理情绪方面:比如容易紧张焦虑、烦躁激动;情绪低落或易怒、对任何事情失去兴趣。
(3) 无明显原因的躯体痛苦:比如失眠、早醒、多梦;精力减退、疲乏;胸闷、 心慌等。
(4)一旦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可疑症状,及时采用心理量表测定。心理量表是检测心理障碍患者非常有效而重要的手段,是识别心理障碍的“化验单”。

诸多不良情绪中,焦虑、抑郁成为影响冠心病及支架术后患者康复的突出问题。焦虑、抑郁不仅影响支架术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还可导致病情复发和加重,表现为胸痛,大多非典型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医疗费用增加,健康和生活状况差,甚至对心脏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焦虑的症状】
焦虑是即将面临某种处境时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恐惧感和不愉快情绪。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种情绪体验,比如考试、面试之前会感到焦虑。
焦虑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1)心情:紧张不安、烦躁、恐惧,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情况。
(2)伴有躯体症状:头晕、胸闷、胸痛、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出汗或睡眠障碍等。如果持续达 6 个月,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焦虑症,也称焦虑障碍。
【抑郁的症状】
(1)看躯体症状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为:目光迟滞,食欲下降,睡眠障碍(早醒、入睡困难、白天困倦和嗜睡等),体重下降。有的患者有胸闷、心慌、肢体乏力、头昏、尿频、头痛、胸痛等。
(2)看心情
情绪低落是抑郁症的最重要症状。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绝望、悲观、无助,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念头。
(3)看认知
主要表现无端自责、夸大自己的缺点、缩小自己的优点,兴趣消失。有些极度抑郁的患者,甚至相信他们应该为世上一切不公平现象负责。
有时患者焦虑和抑郁同时存在,相互重叠,特别是老年人,抑郁症状常常被焦虑症状所掩盖。
【焦虑、抑郁的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人格障碍、心理疾患的治疗。主要从对改善患者所处环境,周围人(包括医生)语言、行为的影响(如安慰、鼓励、暗示、示范等 ),布置特殊环境等方面来治疗。如我们熟悉的音乐疗法、催眠术、气功训练等。
(2)药物治疗
当心理问题严重,已影响身体健康时,需药物治疗。常见的抗抑郁药物有氟西汀、丙咪嗪、5- 羟色胺等。
【 预防和改善焦虑抑郁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认识
不要因为有精神心理问题就感到羞愧或感觉自己患有不治之症,惶惶不可终日。
(2)保持适量运动 , 每周 3 次以上,每次 30 分钟有氧运动
运动是帮助患者走出抑郁状态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方式,也是一切治疗的前提和基础。需注意的是运动不能取代药物的功效。锻炼要适度,既不难实现,又能发挥运动的益处。运动需要一定的意志力,要强迫自己去做,特别是当抑郁情绪严重时更加需要。
(3)每天冥想 10~15 分钟,或在情绪低落时深呼吸 30 秒
近期研究表明,每天 2 次约 20 分钟的冥想能减少血管阻塞的几率,有效降低因心力衰竭和心绞痛引起的猝死风险。深呼吸可以让自己冷静下来,摆脱坏情绪。
(4)感恩练习,花 5 分钟记录下每天应该要感谢的 5 件事,无论大小
感恩可以为自己注入积极情绪,提高幸福感。在实践中,每次睡前做感恩练习,让心中充满感激和温暖,带着良好的情绪入睡。一些抑郁症康复患者推荐常规感恩练习。
(5)保持充足睡眠,每天 8 小时以上。
【术后患了抑郁症,家属怎么办?】
在积极配合患者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调整心情,树立与疾病打持久战的信心。
(1)家属可以先阅读一些与抑郁症有关的科普读物,初步了解焦虑抑郁症这一情感障碍,做到心里有数。
(2)定期陪伴患者去医院就诊,保证患者获得及时、正确的治疗。
(3)保证患者在家中能够按照医嘱坚持服用药物。
(4)积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关心患者,尽可能解除或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
(5)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的一些异常举动及情绪变化的异常,避免意外。

20 世纪 60 年代,科学家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 3000 名居民进行了 8 年的跟踪调查,发现 A 型性格者比 B 型性格的人更易患冠心病和高血压。原因在于 A 型性格的人好胜心强,办事效率高,往往承担过多的工作;说话速度快,缺乏耐心,脾气比较火爆、遇事容易急躁。而B 型性格的人则相反。
后来心理学提出,易患心脏病的人有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称为 A型行为模式。现在临床上用是否为 A 型行为模式预测心脏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支架术后如何改变“坏”性格?】
(1)享受过程而不是争做第一
A 型性格的人天生竞争力很强,遇到挫折时总会引起很大的情绪反应,术后容易有胸闷、胸痛症状。因此,在工作中要知足常乐,学会客观衡量自己的能力、工作和成就,不要盲目追求达不到的目标。
(2)学会放松
工作要有节奏,每天至少有 20 分钟放松肌肉的活动,经常劝告自己减轻各种负担和精神压力;少看甚至不看紧张、暴力的电视、电影和竞争激烈的比赛。
(3)培养宽广的胸怀
遇到烦恼时,要拿得起放得下,有难度可通过转移注意力,自我安慰,提高个人修养,这些对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大有益处。
(4)先从一点小事做起
比如试着在说话时将速度放慢,耐心听人说话;在排队候车、购物、求医时心情平静,利用等待的时间进行思考;抽空与亲友谈心。
【术后老年人如何做好“性格”保健?】
生活中的过度忧虑、激动、发怒情绪常是支架术后老年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诱因之一。支架术后老年人的保健方法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法时需参考自己的性格。
(1)易怒型
他们常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不愿承认和接受自己衰老的现实。要难得糊涂,学会控制情绪。如果实在控制不住情绪,暂时离开现场,出去透透气。
(2)忧虑型
他们较难适应离开工作岗位、担心因生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招来别人嫌弃,给儿女带来负担;常常留恋过去,对人对事缺乏兴趣,严重情况下会发展为抑郁症。 家属应多做开导工作,关心尊敬老人,帮他们正确认识疾病,树立现实的生活目标。

【 支架术后睡眠障碍的危害 】
支架术后患者容易失眠,或睡眠质量不好。这一方面与疾病本身的痛苦有关;一方面与疾病引起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有关。长期的睡眠障碍会给支架术后患者的心脏带来压力,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因此,提高睡眠质量对心脏康复至关重要。
【 改善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方法 】
(1)建立正确的认知行为
支架术后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往往过度担心能否入睡和夸大失眠的后果,引起生理和心理高度紧张,使失眠更加严重。然而,患者往往认识不到自己错误的信念和心态会影响到睡眠,不乐意接受改正。在这种情况下,家属需耐心地与患者一起对错误认知进行讨论、分析,让患者充分意识到睡眠对心脏的影响。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如心肌缺血、呼吸困难、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焦虑等。
(3)做好睡前准备
a、晚餐避免吃太饱,以八分饱为宜,饮食应清淡;适量喝水,不要怕夜间多尿而不敢饮水,身体缺水会导致夜间血液黏稠诱发心肌梗死;
b、按时睡觉为首要,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加冠心病发生的风险;
c、睡前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不看紧张刺激的节目,娱乐活动要适当,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4)正确的睡觉姿势
一般来说,有利于支架术后患者的睡觉姿势是头高脚低平卧位,也可右侧卧位,这种姿势可减少回心血量,有效减轻心脏负荷,有利于心脏“休息”。右侧卧位睡眠时,心脏不受压迫,呼吸通畅,有利于正常脑循环和循环功能的调节,减少心绞痛发生。此外,冠心病重度心绞痛或伴心功能不全患者,为减轻心脏负担,宜采用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避免左侧卧或俯卧。两手搭胸部或扬起两臂都是不良的睡眠姿势。
(5)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a、晨醒保健:
清晨刚醒来时是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好发时刻。冠心病患者在晨醒时不要急着马上起床穿衣,可以适当做一些保健动作:先仰卧 5~10 分钟,慢慢按摩心前区和头部;然后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活动四肢;再慢慢坐起下床穿衣。
b、适度午睡:
临床发现,每天午睡半小时可使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风险降低三成。但是午睡时间不要超过 1 小时。较长时间的午睡往往使人进入深度睡眠,此时被叫醒,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的表现。
家庭小贴士:
冬天不钻冷被窝,因寒冷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易在血管痉挛处发生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引起冠心病发作。
急救药盒放在床头,以备急用。
为缓解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一些有助于睡眠的药物。




1、术后恢复期的抑郁症患者会自杀吗 ?
抑郁症患者严重时可产生自杀意念或行为。在疾病的恢复期,也要留有人陪伴,注意患者的安全。多数患者在自杀前会有一些先兆,比如突然的行为改变,流露出自杀意图或情绪突然好转。
2、如何增强支架术后抑郁症患者的自信心 ?
(1)从生活起居和饮食方面给患者提供全面护理。
(2)保持家庭成员关系和睦融洽,让患者感受到爱。
(3)当患者能完成某项任务时,给予鼓励。
(4)对病情较轻的患者,鼓励其适当运动;但对于有些患者常用不停的劳动来自惩,需劝其休息,防止过劳或发生虚脱。
(5)讲解抑郁症知识,使其了解这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常见病,而且经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都很好,从而使患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3、哪些运动方式有助于预防和改善焦虑?
有氧运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焦虑。有氧运动指运动强度不大、运动量适中、运动中心率不快、运动后微汗和舒适的运动项目。最常见的项目如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羽毛球、练健身操、太极拳、跳舞等。
4、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产生悲观情绪怎么办?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由于长期控制饮食,不仅无法享受“美味佳肴”,血糖较高时,还得忍受注射胰岛素的皮肤之痛,使得患者对治疗疾病产生悲观情绪。
其实只要多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严格按照医生的意见治疗,定时定量进餐,适当活动,保持乐观心态,就可平稳控制疾病,正常生活。
5、听音乐对疾病康复有好处吗?
有好处。旋律优美的乐曲,能使人情绪安静,变得轻松愉快。乐曲的节奏、旋律、速度、谐调等不同,可表现出降压、镇静、镇痛和情绪调节作用等不同效果。对于支架术后的患者可以听类似《高山流水》 、 《春江花月夜》、 《荫中鸟》 、《阳关三叠》等曲目。
6、通过自评量表能否确诊为抑郁症?
自评量表只是辅助工具,虽然量表本身信度比较高,但确诊不能仅靠量表,还需对病情全面评估,应咨询专业心理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