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楚浙党

非东林党又称「齐楚浙党」,为明末因地缘关系结成的政治派系。

万历三十二年(1605年),顾宪成、高攀龙等讲学于无锡东林书院,讽议时政,被称为东林党。顾宪成罢官后,浙江宁波人沈一贯入阁,后任首辅,集结浙江士大夫,成为东林党的最大反对派,时称「浙党」。后来,齐党与楚党也纷纷依附浙党,合称齐楚浙党,攻击东林党,是为东林党争。于是东林党与之展开激烈斗争,始自大礼议事件,继而争于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两者斗争维持数十年。双方以六年一期的京察作为打击对方的手段。天启年间魏忠贤得势后,齐楚浙党多投其门下,形成「阉党」,屡兴大狱,严酷镇压东林党人,一时朝中忠良尽去。崇祯帝即位后,大力排解阉党,但残余势力仍存,直到南明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