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斧声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有关记载以僧文莹的《续湘山野录》最为著名。

传弒兄篡位

宋太祖暴毙后,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与赵德芳无法登基,而是弟弟赵光义即位,且赵光义登基后,一反常例当年改元。不久,赵光义流放了亲弟弟赵廷美,逼太祖的儿子赵德昭自杀,赵德芳也离奇病死。由于此类怪异迹象太多,世人多怀疑赵光义是谋杀兄长而即位。

本事经过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弟弟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进宫饮酒,当时赵匡胤身体很好,酒后困顿,就躺下休息。宦官与宫女皆被屏退离开,赵光义自己来照料皇兄。

众人只远远看见赵匡胤和赵光义说了一些甚么,接着蜡烛光影摇晃,似乎赵光义离席退避,随后听到玉斧(一说是玉如意)戳雪之声,听见赵匡胤高声说:「好为之,好为之」(你好好去做)。天快亮时,赵光义急急唤人,叫皇子都来,说赵匡胤已经逝世。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且一反次年改元的惯例,立刻改元太平兴国。

这个事件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弒兄登基的传说,但是无法证实,成了千古疑案。

太祖本纪记载

《宋史·太祖本纪》上只简略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文莹《续湘山野录》记载,「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涑水纪闻记载

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则极力为宋太宗辩解。据《涑水纪闻》记载「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王继恩之误)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又遇医官贾德玄(程德玄之误),「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呼而入。继隆使王且止其直庐,曰:『王且待于此,继隆当先入言之。』德玄曰:『便应直前,何待之有?』遂与俱进至寝殿。」下面这一段描述很有戏剧性:「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司马光上距太祖太宗不到百年,其人又是谨严的历史学家,除去时值太宗子孙当朝为君主,司马光出于「为尊者讳」的考虑,对太宗或有辩护开脱(此段文字暗示太祖崩时唯有宋后在旁,太宗不在宫中,自不可能如僧文莹《续湘山野录》所言弒兄)外,其言当较可信。[原创研究?]此说日后也为南宋学者李焘所采,编入《续资治通鉴长编》中。

据司马光言,宋太祖驾崩,已是四鼓时分,宋皇后派宦官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入宫,但王继恩却往开封府衙门召赵光义,晋王的亲信左押衙程德玄己在门口等候。赵光义闻后大惊,说「吾当与家人议之。」王继恩劝他赶快行动,以防他人捷足先登,赵光义便与王继恩、程德玄三人于雪地步行进宫。据此,宋太祖死时,太宗当时不在寝殿,不可能「弒兄」。

宋后的初衷,是令秦王德芳入承大统,谁料王继恩竟然私召晋王光义,出卖宋后,宋后纵然既惊且怒,作为一个失去庇护的青年寡妇,无权无势,仓促之中只有称呼晋王为「官家」,承认既成事实而已。由此可见宋后之意在德芳,而不在晋王(还有一疑团未释,即为何也不在德昭?),这是否与太祖的意向相符,尚待考究。然而宋后身为一个青年寡妇,若果真如太宗即位后所称,兄终弟及是奉母亲杜太后之命,且有「金匮之盟」的誓书,那么宋后何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毁弃成约,改立他人?

王继恩以为「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既然如此,为何身为太祖的妻子,颇为敬重和了解他的宋后却竟然不知此事,反而是一名宦官知晓更深?人或可谓宋后是为了己私而违背太祖素志,然而观诸史书,宋后为人,柔顺识大体,她如何忍心在丈夫尸骨未寒时就拂逆他平生的意愿?

而王继恩、程德玄两人的言语诸如「事久,将为他人有」「便应直前,何待之有?」等就更加不可思议;晋王既负有太后、太祖顾命,便是当仁不让的嗣君之选,何以意识到强敌的存在,唯恐落于他人之后?更为要紧的是,当宋后见到晋王时,非但愕然失色,至于恐惧到以母子身家性命相求,这是否透露了一些内幕?如此种种,加上太祖的猝死,以及日后太宗对其兄长骨肉的猜忌迫害和对嫂嫂的凉薄,自然不能不使得后人怀疑太祖死因及太宗继位的合法性。除去着《续湘山野录》的文莹几近肯定太宗对太祖之死负有责任外,《宋史·太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等的作者都不约而同地向太宗对待嫂侄的作为发出了质疑。

其他评论

专家[谁?]认为赵光义早有篡位之意,当时开封府尹赵光义不断在帝都内培植党羽,贿赂御史中丞刘温叟、禁军殿前司控鹤指挥使田重进。赵普发现赵光义的亲信刘嶅贿赂冯瓒[1],事后刘嶅仅是免职。赵普很早就因姚恕、刘嶅事件与赵光义结怨,王禹偁《建隆遗事》道:「太祖将晏崩,方召赵普于寝阁,及赵普欲立太祖之子……其后太宗闻之,故与普有隙。」开宝六年(973年)赵普罢相,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不久赵光义成为开封府尹兼晋王。据吴蔚所著「宋史疑云」里之考证,「烛影斧声」之「斧」不指斧头,而是指「纸镇」。[2]

相关图书

《斧声烛影》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吴蔚/着

注释

  1. ^ 《宋史·冯瓒传》:「既而普遣人至潼关,阅其囊装,得金带珍玩之物,皆封题将以赂刘嶅。」
  2. ^ 《宋史疑云》,吴蔚 着,知本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2008年1月。 ISBN 978986731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