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墨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中国历史上,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逐步走向民间[1]。
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诸侯争霸,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打破了本来的贵族政治体制,使得原本几乎没有资格参与政治的庶民可以发表自己的政见并参与政治决策,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相互影响,标新立异。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
学派 | 人物 | 著作 |
---|---|---|
儒家 | 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周敦颐、朱熹、王夫之、陆象山、王阳明 | 《四书》、《五经》、《十三经》 |
法家 | 管仲、子产、韩非、商鞅、慎到、李斯、申不害、吴起、李悝 | 《商君书》、《韩非子》 |
墨家 | 墨子、禽滑厘、孟胜、田襄子 | 《墨子》 |
道家 | 老子、庄子、列御寇 | 《老子》、《庄子》 |
名家又称「刑名家」 | 邓析、惠施、公孙龙 | 《公孙龙子》、《邓析子》 |
阴阳家 | 邹衍 | 《汉书‧艺文志》著录「阴阳家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现代都已失传。 |
农家 | 许行、赵过、泛胜之、崔寔、贾思勰 | 《泛胜之书》、《四民月令》、《齐民要术》 |
纵横家 | 鬼谷子、张仪、苏秦 | 《鬼谷子》 |
小说家 | 青史子、虞初 | 《青史子》《搜神》 |
杂家 | 吕不韦 | 《吕氏春秋》、《淮南王》、《尸子》 |
兵家 | 孙子 | 《孙子兵法》 |
医家(有时归入方技家) | 扁鹊 | |
方技家 | 岐伯 、淳于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