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学派

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是南宋时期重要的一个儒家学派,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呈鼎足相抗之势。因成型及发展于永嘉(今温州)地区,代表人物又多为永嘉学者,故称为「永嘉学派」。

历史

渊源于北宋庆历年间的王开祖、丁昌期流派,永嘉地区学者辈出,史称「温多士,为东南最」[1]。元丰年间,周行己与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戴述、赵霄、张辉、沈躬行、蒋元中就学于太学,号称「永嘉九先生」[2]。到南宋时,在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徐谊等永嘉学者手中形成学派,后叶适集永嘉学派前辈之大成[3],进一步扩大了「永嘉学派」的影响,在南宋的学术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黄宗羲称「濂洛之统合诸家,横渠之礼教、康节之数学、东莱之文献、艮斋止斋之经制、水心之文章,莫不旁推交通,连珠合璧,自来儒林所未有也」[4]

背景

南宋时期,永嘉(今温州)地区工商业经济发达,出现数量众多的富商、富工及经营工商业的地主,他们要求抵御外侮,维持社会安定,主张买卖自由,尊重富人,并希望能减轻捐税,发展商业。这和宋代一定程度上市场经济的发达、资本主义势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内容

永嘉学派最早提出了「事功」思想,亦是永嘉学派最大的特点,主张利与义的一致性,「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某些道学家的空谈义理。

评价

代表人物

注释

  1. ^ 《宋元学案》卷七十四
  2. ^ 全祖望称:「世知永嘉诸子之传洛学,不知其兼传关学。考所谓九先生者,其六人及程门,其三则私淑也。而周浮止、沈彬老又尝从蓝田吕氏游,非横渠之再传乎?……吾浙学之盛,实始于此。」(《宋元学案》卷三十二《周许诸儒学案·序录》)
  3. ^ 《宋元学案》卷五十四《水心学案上》
  4. ^ 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
  5. ^ 《陈亮集》卷四十九
  6. ^ 《宋元学案》卷五十二《艮斋学案》

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