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兵变

崇祯三年(1630年)一月,孙元化随孙承宗镇守山海关,三月加山东按察副使,五月升登、莱二州巡抚。后袁崇焕杀毛文龙,于皮岛的毛文龙旧将哗变,孙元化接收了皮岛的叛将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李应元诸将。孔有德被任命为骑兵参将,耿仲明则被派往登州要塞。

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率清兵攻大凌河城(今辽宁锦县),祖大寿受困城内。孙元化急令孔有德以八百骑赶赴前线增援,然登州辽东兵与山东兵素不和,孔有德抵达吴桥时,因遇大雨春雪,部队给养不足,又部队行抵吴桥时,与山东人屡有摩擦,县人皆闭门罢市。有一士兵强取山东望族王象春家仆一鸡,该丁被「穿箭游营」。于是士兵击杀该家仆,事后象春之子不肯罢休,要求查明真相,李九成把孙元化给的市马钱花尽,恐遭非议,于是抢劫哗变。

孔有德受李九成、李应元父子的煽动,在吴桥发动叛变,在山东境内连陷数城,黄龙遭叛兵割去耳鼻,史称「吴桥兵变」。广东道御史宋贤上疏抨击山东巡抚余大成、孙元化:「登莱抚臣孙元化侵饷纵兵,贪秽已极。其所辖士卒,数月间一逞于江东,则劓截主将;再逞于济南,则攻陷城池,皆法之所不赦者。」,广西道试御史萧奕辅指责孙元化放任孔有德,又说张焘「卸罪于波涛,借词于风汛」。

后孔有德倒戈杀回山东半岛,连陷临邑、陵县、商河、青城诸城,率兵直趋登州。孙元化急令张焘率辽兵守登州城外,遗总兵官张可大发兵抗击,以两路成合击之势。但张焘部与孔有德旧职,张焘的兵卒随即投入孔有德行列,而张可大部自是大败。与孔有德是旧交的登州中军耿仲明、陈光福等人,立即举火开门,崇祯五年(1632年)一月登州便告失陷,掳获了旧兵六千人、援兵千人、马三千匹、饷银十万两、红夷大炮二十余位,西洋炮三百位。总兵张可大斩杀其妾陈氏后,上吊自尽,孙元化自杀未成[1],不向叛军妥协,城中葡萄牙人有西劳经、鲁未略、拂朗亚兰达、方斯谷、额弘略、恭撒彔、安尼、阿弥额尔、萨琮、安多、兀若望、伯多彔等12人死亡,15人重伤。孔有德念旧,五年二月将元化和宋光兰、王征、张焘等人放还。孙元化与余大成、张焘回到京师,为政敌陕西道试御史余应桂、兵科给事中李梦辰所陷害,元化送镇抚司,狱中遭到酷刑,「手受刑五次,加掠二百余」。首辅周延儒欲免元化死罪,求救于徐光启,终无法挽回。崇祯五年七月二十三日(1632年9月7日)孙元化与张焘同被处死。宋光兰和王征、余大成充军。

崇祯五年八月孔有德兵败于沙河的祖大弼、张韬等关外兵,莱州之围遂解。六年四月,孔有德、耿仲明从镇江堡(临鸭绿江出海口)降后金,降书曰:「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百余,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乎?」皇太极出郊十里迎接,日后成为大清南下横扫千里的大军。

注释

  1. ^ 孙和鼎:〈都阃潘于王暨元配两沈硕人合葬墓碣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