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原兵变

泾原兵变,是唐代中期的兵变事件。建中四年(783年),泾原藩镇士兵兵变,变军攻陷帝都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至奉天(今陕西干县),更引发皇帝被变军包围一月余,史称奉天之难[1]。自此事件后朝廷威严扫地,唐朝皇帝又开始重用宦官。

事出有因

建中四年(783年)八月,叛唐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发兵三万,围攻河南襄阳,九月,唐德宗为解襄城之围,诏令泾原节度使等各道兵马援救襄城,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士卒抵长安。当时天寒地冻,士兵又累又饿,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优厚赏赐,结果一无所得。士兵们出发到了浐水,德宗下诏,命令京兆尹王翔犒赏军队,京兆尹王翔只赏赐粗饭,引起了士兵的不满,导致哗变。士兵们扬言:「吾辈将死于敌,而食且不饱,安能以微命拒白刃!闻琼林、大盈二库,金帛盈溢,不如相与取之。」于是击鼓吶喊,攻入京城。姚令言劝解未果,德宗急令每人赏赐布帛二匹,叛军益怒,用箭射杀中使,泾原兵与李忠臣、张光晟等拥立朱泚为主帅,攻入长安,与河北各藩镇遥相呼应。

奉天之难

唐德宗带着皇妃、太子、诸王等仓皇出逃,由咸阳到奉天(今陕西咸阳干县),护驾只有宦官霍仙鸣及寭文场,泾原兵进入皇宫府库,大肆掠夺珠宝银两。浑瑊等人保护德宗,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率军屯驻于临洺。朱泚进入宣政殿,自称大秦皇帝,改元「应天」。朱泚写信给朱滔说「三秦之地,指日克平,大河之北,委卿除珍,当与卿会于洛阳」。朱泚派泾原将领韩旻率三千骑兵,前去奉天,谎称迎接皇上车驾。段秀实用手中的象牙笏击打朱泚,被杀。此时浑瑊坚守奉天。德宗向魏县行营告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来救,李晟后来也赶到奉天救援,于是奉天城转危为安。朱泚围攻奉天一月有余,未果,退回长安固守。

逃亡汉中

李怀光自恃功高,德宗听信宰相卢杞馋言,竟不肯召见,李怀光按兵不前,多次上表揭露宰相卢杞、宦官翟文秀等人之罪。德宗不得已,诛杀翟文秀,贬谪卢杞,并加封李怀光为太尉,并赐铁券,以示信任有加。李怀光更加怀疑,将铁券扔在地上说:「圣人疑怀光邪?人臣反,赐铁券,怀光不反,今赐铁券,是使之反也!」李怀光乃跟朱泚建立盟约,追击德宗。德宗再逃到汉中发布了《罪己诏》,即著名的陆贽《奉天改元大赦制》:「然以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罪实在予,永言愧悼。」[2]赦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朱滔之罪,声明不再约束节度使,对其姑息迁就,敕令下达之日,「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3]

尾声

李怀光后来跟朱泚决裂,逃往河中,朱泚陷入孤立,唐大军进逼长安。朱泚和姚令言向西奔逃,抵达彭原的西城屯(今甘肃省镇原县东)途中被部下梁庭芬、韩旻等杀死。其余孽源休、李子平奔凤翔,被李楚琳斩杀。七月德宗返长安。

泾原兵变后,大唐天子的威严完全扫地,中央权力进一步削弱。唐德宗成为第三个逃离长安的皇帝,从此不再信任宰相,对将领猜忌,并开始重用宦官。

注释

  1. ^ 唐德宗「奉天之难」研究 - 王效锋,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 《陆宣公集》的第一篇
  3. ^ 权德舆:《唐赠兵部尚书宣公陆贽翰苑集序》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