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杀胡

冉闵(?-352年6月1日),有文献记为「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安阳市内黄西北),以善战著称,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石虎的养孙[1],冉魏的君主。

生平

冉闵的父亲冉瞻(后改名石瞻)是汉族人,原乞活军陈午部下,随陈午投降石勒。在十六国中后赵的国君羯人石虎的部下担任将领,并成为石虎养子,于是改姓石。史书记载,石瞻「骁猛多力,攻战无前。历位左积射将军、西华侯」[2]。 石瞻在咸和三年(328年)石虎和前赵刘曜部队交战中被刘曜部队杀死于新绛,但记载并无明确说明这位战死的石瞻便是冉闵之父[3]

石虎在位时,冉闵历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

杀胡令

永和五年(349年),石虎死,石世即位。同年五月,石遵得到冉闵支持发动政变推翻石世。即位后,冉闵任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

起初,石遵答应立冉闵为皇储,后来却立石衍为皇储,引发冉闵的不满。孟准等人劝石遵诛杀冉闵,石遵便与其兄石鉴及母亲郑樱桃商议,郑樱桃认为石遵之所以能够即位,冉闵有功劳,不可杀他。会后,石鉴将此事密报冉闵。冉闵遂协同汉族将领李农和王基遂推翻并诛杀郑樱桃与石遵,改立石鉴。冉闵被任命为大将军,封武德王,并掌控大权。

350年,石鉴二次欲杀冉闵而不成,事败后反为冉闵和李农所杀。冉闵杀石鉴前一个月,致书各地,宣布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4]于是汉族尽诛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史载当时的全国各地方的汉人「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头发略有发黄者亦被杀。杀胡令颁布后,在北方造成了极大混乱,「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5]

称帝

350年正月,冉闵改后赵国号为魏[6](卫[7]),并改姓李。石鉴密遣宦者赍书召张沈等密谋反冉闵,宦者告之冉闵、李农,闵、农驰还,废石鉴杀之,并诛石虎孙三十八人。此后冉闵自称帝,改国号魏。过一个月,冉闵恢复自己祖父和父亲少年时的冉姓。建都于邺城(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改年号永兴。冉闵遣使临江告东晋:「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由于冉闵已称帝,加上之前曾参与对东晋的战争,东晋对其抱有成见,所以冉魏无法得到东晋支持。

结局

冉闵的政策引来胡人的反抗。350年,石虎庶子石祗于襄国(今河北邢台)称帝,非汉人的将官纷纷响应。351年,石祗联合鲜卑、羌人夹击冉闵,冉闵起初大败,部众大量死亡。此战后,冉闵所据的徐州、豫州、兖州和洛阳等纷纷归降东晋,冉闵继续与胡人攻战。期间冉闵诛杀齐王李农及其三子。

352年,石祗部下刘显杀死石祗,投降冉闵,从而后赵灭亡。当时占据辽东并由鲜卑族慕容氏所建的前燕乘机占据幽州,分三路军队南下。慕容恪带领的前燕军在廉台(今河北石家庄东部无极县东北)攻冉闵。起初冉闵出击,十战十胜。后来中计陷入鲜卑骑兵重围,冉闵突围东走二十余里,坐骑朱龙突然死亡。冉闵于是被赶上的前燕兵生擒。留守邺的冉魏部下向前燕投降,前燕占领邺城,冉魏灭亡。冉闵被送于蓟城(今天津市蓟县),慕容儁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你们这些夷狄,人面兽心,还想要篡逆。我中土英雄,为甚么不能当帝王呢!」慕容儁大怒,令人鞭之三百,后在龙城(今辽宁朝阳)被斩首。但后来慕容儁不安,上冉闵谥号为「武悼天王」。疑似他的后人的冉华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罗新教授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家庭

父母

后妃

子女

  1. 太子 冉智,后为前燕海宾侯
  2. 太原王 冉胤,351年被石祇所杀
  3. 彭城王 冉明
  4. 武兴王 冉裕
  5. 冉操

参考文献

  1. ^ 《晋书.载记七.石季龙下》
  2. ^ 《晋书.载记七.石季龙下》
  3. ^ 《资治通鉴·晋纪十六·咸和三年七月、八月》
  4. ^ 《晋书》卷107
  5. ^ 晋书载记第七:石季龙下
  6. ^ 《十六国春秋·卷二·后赵录》
  7. ^ 《资治通鉴·卷九八·晋纪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