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之治

元嘉之治指的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时期(年号元嘉),因其政治较为清明,又努力推行繁荣经济文化的各项政策,从而出现了短期内经济终于有所恢复,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

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在位三十年期间,励精图治,史书称自义熙十一年(415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动,民不外劳,役宽政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1]

公元450年魏太武帝率大军南下,南朝宋开始整顿军武,大量招募民丁、勇士,王公、妃主「献金帛、杂物以诸国用」,史称元嘉北伐,三次北伐全遭失败。这时宋帝国已经耗竭民力,国势衰落,元嘉之治结束。[2]公元453年,刘义隆被太子刘劭所杀。

注释

  1. ^ 《宋书·孔季恭传》史臣论曰:「(元嘉时)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
  2. ^ 《资治通鉴》第一二六卷:「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杀掠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赤地无余,春燕归,巢于林木。……自是邑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南齐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九》:「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