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

西辽(1124年-1218年)是契丹人建立的国家。亦称黑契丹哈喇契丹(قرا ختاى Qarā Khitā'ī,或云哈喇即「黑」之意[1])、西契丹后辽,1124年至1130年期间耶律大石率部驻扎蒙古国北部的可敦城,另有「西北辽」的史称。西辽是于1123年,由辽代贵族耶律大石率部西迁建立。后扩张到中亚,首都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托克玛克附近的布拉纳城),一时成为中亚强国。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灭亡。

历史

西辽的建立者耶律大石是辽代的贵族,曾经任节度使。由于同辽天祚帝君臣意见不和,在辽被金灭亡前夕,耶律大石带领一些部队向西迁徙。1124年,耶律大石到达可敦城,在这里他召集了契丹十八个部落的首领集会,号召重建辽朝,受到各部的支持。他在这里创立了简单的政府,并建立根据地进行休养。1130年拔师西进,途中受到了回鹘王的接待和效忠。1131年或1132年[1]到达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称帝,并称「菊儿汗(古儿汗 كور خان Kūr khān < Gür χan,意思是世界的汗)」。西辽帝国正式成立。比他早来临中亚的契丹人有一万六千帐。

称帝后不久,耶律大石率军南下同穆斯林化的东喀喇汗国发生战斗。这次西辽被击败,退回边界并同当时在边界的另一支契丹后裔会合。1134年东喀喇汗国阿斯兰汗去世,继任者易卜拉欣即位,他不能控制汗国内的局势,便邀请耶律大石入都城八剌沙衮(بلاساغون Balāsāghūn,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东),保护。耶律大石入城后将此地定为西辽新都,改名为虎思斡鲁朵(虎思斡耳朵)吉尔吉斯托克玛克附近的布拉纳城,并改元康国,国号

之后西辽继续扩张,并准备东征金国,但因为路途遥远,牛马损失很大而未成功。1137年,西辽在扩张中遇到西喀喇汗国的抵抗,西喀喇汗被击溃后向宗主国塞尔柱帝国求援。1141年,塞尔柱苏丹领兵十万在撒马尔罕西北的卡特万与西辽军进行决战,即卡特万之战。耶律大石以少胜多,获得大胜并占领了西喀喇汗都城撒马尔罕。不久西辽大将额布思又征服了花剌子模。

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庙号「德宗」,皇后萧塔不烟摄政。1150年,大石之子仁宗夷列亲政。期间属国花剌子模和西喀喇汗国因葛逻禄人发生冲突,西辽支持西喀喇汗国,后经过调解平息。1163年耶律夷列去世,因儿子年幼,由其妹普速完执政。期间西辽对花剌子模的控制又有增加。1178年,西辽发生宫廷事变,普速完和丈夫的弟弟通奸,贬杀丈夫,被驸马之父射杀。帝位由耶律夷列之子直鲁古继承。

直鲁古时期,西辽开始频繁同周边国家发生战争。与此同时花剌子模也开始逐步兴起,显露出摆脱西辽统治,在中亚地区称霸的倾向。同时西辽在各个属国的官员也日趋腐化。1206年,花剌子模苏丹阿拉乌丁·摩诃末脱离西辽。不久西黑汗国也开始倒向花剌子模。与此同时,东部的高昌回鹘汗国不堪忍受西辽的剥削,倒向新兴的蒙古国家。

蒙古帝国的扩张使得乃蛮人被迫西迁入西辽境内。1211年蒙古乃蛮部首领屈出律趁直鲁古外出狩猎的时候将其擒获,攫取了政权。名义上直鲁古被尊为太上皇,仍然使用西辽国号,但只不过是个幌子。1213年直鲁古去世。1217年屈出律的宿敌蒙古成吉思汗派大将哲别率蒙古大军进入楚河,1218年击杀屈出律,西辽灭亡。蒙古势力进入中亚。

西辽灭亡后,一位契丹贵族波剌黑前往波斯的克尔曼,花剌子模苏丹收用了他,成立了一个名为后西辽的国家,在1259年投降蒙古军,蒙古人授予他库鲁汗称号。直至1309年,西辽彻底灭亡,这部分契丹人的传统习俗已不见,他们有一个苏丹名库都马丁,说明契丹人已完全伊斯兰化了。

西辽最强大时,东与东南与瓜州、沙州相接,东北至鄂尔浑河,西至咸海与花剌子模。包括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巴尔喀什湖、伊犁河与斜米列契,活动中心是吉尔吉斯的楚河区一带。

政治制度

从现有文献看,西辽政权应该保留了辽的政治体制,特别是两面制。这从记载中的官名可以得到验证。政府分南北两面,北面官僚主要管辖游牧民族,南面则管辖农耕民族,这应该和辽朝北部管辖契丹诸部,南面管辖汉民是一致的。另外具有汉民族特点的谥号庙号也一直保留。西辽的语言,巴托尔德说是汉语(也包括契丹语)。官方敕令由汉文与回鹘文,波斯文书写。他们仍然保持耶律与萧世婚习惯。

对于新征服的疆土,一般采取的措施是给予较大程度上的自治,有的属国派遣总督常驻,有的并无常驻官员,投降的属国君主腰间要挂一银牌,以示臣服,定期派遣使节前往征收赋税和检查情况。属国也都有各自的军队。耶律大石时期对属国臣民的赋税也很轻,大约为每户一个金币。在地方行政上,不实施封建制,不让将军领军多于一百骑。例外的是东可汗国,它的汗被废,只剩下一个土库曼·伊列克的名号。由耶律大石在八剌沙衮(Balasagun)亲自统治。

对西辽、花剌子模进贡三万金第纳尔。西辽国的重心是哈萨克与吉尔吉斯一带的草原,游牧民族有葛逻禄、康里、乌孙、乃蛮,不受统治的有阿兰、钦察。定居民族有畏兀儿、塔吉克与半定居的土库曼。

宗教文化

西辽上层似乎使用汉语与农历。宗教信仰比较自由,各种宗教都有流行,如佛教、萨满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和景教等。景教在锡尔河以北流行,犹太教徒主要活动于撒马尔罕。

属国的宗教文化,特别是伊斯兰文化,得到了比较好的尊重。但已不是唯我独尊,因此出现了阿赫马德·阿萨维的改革运动,争取突厥人入教。1992年在吉尔吉斯坦出土的西辽钱币使用阿拉伯文。

君主列表

庙号或尊号 姓名 在位年代 使用年号 备注
德宗 耶律大石 1124年-1143年 延庆(1132年-1134年)
康国(1134年-1143年)
创立者,1124年称王,1132年称帝,号菊儿汗(古儿汗),自称天佑皇帝
感天皇后 萧塔不烟 1143年-1150年 咸清(1144年-1150年) 大石妻,摄政称制
仁宗 耶律夷列 1150年-1163年 绍兴(1151年-1163年) 大石子
承天太后 耶律普速完 1163年-1177年 崇福(1164年-1177年) 夷列妹,摄政权国,萧斡里剌发动政变使其身亡
襄宗 耶律直鲁古 1177年-1211年 天禧(1178年-1211年) 夷列子,屈出律篡位,尊为太上皇
悯文帝 屈出律 1211年-1218年 天禧(未改元) 乃蛮太阳汗子,直鲁古婿,灭于蒙古

后西辽国

西辽国灭后,契丹贵族波剌黑在今伊朗东南部立国,历80余年。伊朗历史上称为克尔曼王朝(起尔曼王朝),大约在今天的克尔曼,呼罗珊一带。

参考文献

  1. ^ 1.0 1.1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267-271. ISBN 7-5622-2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