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又称作七王之乱,发生于中国西汉初期的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当时以被封为吴王的刘濞为中心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国家削减他们的权力,所以兴兵引起之内乱,由窦婴、周亚夫所平定。

七王为:

简史

当时,由于天子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使刘姓宗室诸侯的势力日益壮大,于是骄纵起来,处处与朝廷对抗。

汉文帝时,获得大夫贾谊的建议,已感到同姓藩国的威胁,便开始了削弱诸侯势力的行动。

汉景帝初年,御史大夫晁错向汉景帝建议加强中央权力,实行削藩政策,景帝听从,引起那些早就想反叛的诸侯王们的不满,尤其是吴王刘濞。因为汉景帝还是皇太子时,因细故纷争用棋盘击死了吴王的世子。

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首的七国藩王叛变,。七国是指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菑川。他们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欲夺景帝帝位,景帝在众臣的压迫下被迫腰斩了晁错,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吴王还自立为皇帝。景帝无可奈何,只得派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率军镇压,用了3个月的时间,终于平定了七国之乱。而且汉景帝又借机削落诸侯国领土和把诸侯任免官吏的权利收回,自此,诸侯名义上是封君,但已失去政权了。

经过

远因:奕棋事件

汉文帝时,吴国世子刘贤入宫朝见皇上,并得到许可去见皇太子刘启(日后汉景帝)。与皇太子启喝酒、下六博棋时,吴世子在棋桌上争胜,态度不恭,皇太子启愤而拿起棋盘重砸吴世子头颅,当场将他砸死。汉文帝敕命尸体送回去埋葬,到了吴国,吴王刘濞大怒,说道:「天下都是刘家的,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何必送回吴国埋葬!」遂又把尸体送回长安埋葬。

儿子被太子刘启误杀后,吴王从此不遵守诸侯对天子的礼节,称病不朝。朝廷知道他是因儿子被杀才如此,就拘押了吴国使者。吴王惶恐不安,开始起了反叛之心。后来,吴王派使者代他秋季朝觐,皇帝又问起吴王,使者回答说:「吴王实际上并没有生病,只是因为朝廷禁锢了好几个吴国使者,吴王害怕,所以才假装生病。请陛下捐弃前嫌,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于是汉文帝就赦免了吴国使者,又赐给吴王几案和手杖,体谅他年老,可以不再朝觐。吴王得以免罪,谋反的意图也就打消了。

然而吴王封国的所在地有铜、食盐,百姓不必缴纳赋税;凡是戍边兵役的,都给予相当的薪水;逢年过节,对有才能的人予以慰问,对普通人民也时有赏赐;其他郡国司法官要来吴国逮捕罪犯,刘濞都公然拒绝,俨然不臣之藩。这种情形延续了四十多年。

晁错之纠弹

御史大夫晁错多次上书指责吴王的过错,建议削夺吴国的土地,因为自己儿子杀死对方儿子的关系,文帝总是不忍心惩罚吴王,因此吴王更加骄横。到了景帝即位,晁错劝说景帝尽早削夺吴王的土地,因为吴王早晚都会谋反。后来,景帝因楚王刘戊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淫乱,削夺了楚国的东海郡。另外,赵王犯罪,被削夺了常山郡;胶西王刘卬因为卖爵有舞弊行为,被削夺六个县。

吴王担心封地不断被削夺,于是策划反叛。考虑到诸侯中没有能够一起商议此事的,听说胶西王勇敢,喜好兵法,诸侯都怕他,于是派中大夫应高劝说胶西王说:「现在天子任用奸臣,听信谗言,削夺诸侯封地,对诸侯的处罚很重,而且日甚一日。吴国和胶西国是有名的诸侯国,一旦被怀疑,以后就无宁日。听说大王因为卖爵的事受到谴责。据我所知诸侯有罪,但不至于要削夺封地,朝廷的目的恐怕不仅仅是削夺封地!」胶西王说:「那你认为怎么办才好?」应高说:「吴王自认为和大王有同样的忧患,他愿意顺应时势,舍身为天下铲除祸害,大王意下如何?」胶西王大惊失色地说:「我怎敢这样做呢!皇上虽然逼得急,但那只有死路一条,怎敢反叛朝廷!」应高说:「御史大夫晁错迷惑天子,侵夺诸侯,诸侯都有反叛之意,愤怒已到极点。吴王对内以清君侧(朝错:朝廷的错误)诛晁错为名,对外出兵追随大王车乘之后,纵横天下,大军所向,无不降顺,所到之处,莫敢不服。大王只需说一句话,吴王就率楚王攻下函谷关,守住蒙阳、敖仓的粮食,抵挡汉兵,修治军营,以等待大王的到来。大王如果真的能来,那么天下就可统一。两个君主分割治理天下,不也是可以的吗?」胶西王也就同意了,接着,吴王联合楚王戊、胶东王雄渠、菑川王贤、济南王辟光、赵王遂等,发动叛变,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代罪羔羊晁错

七国乱事一起,景帝听从窦婴、袁盎等意见,杀了晁错,以息事宁人、委曲求全。景帝派遣袁盎通告七国,但诸王仍然不罢兵,继续西进。然而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晁错为名,其意非在晁错也,故乱不止。

事件之结束

景帝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等将军平叛,不出三个月,乱事遂被平定,吴王兵败自杀,其他叛王亦多自杀或被斩首。七国之乱甫平,景帝乃颁新令,使诸侯王不能自治其国,如诸王无权过问王国之政事,王国行政权、官吏任免权悉归中央,另又留部份封王于京师长安,不遣就国。

史记记载天有异象

根据《史记·孝景帝本纪第十一》记载:景帝二年八月,彗星出现在天空的东北方向。秋天,衡山一带下了一场冰雹,最大的直径达五吋,最深的地方达二尺。火星逆向运行到北极星所处的星空。月亮从北极星空穿越。木星在太微垣区域逆向运行。三年正月乙巳日,流星出现在西方。天火烧掉了洛阳的东宫大殿和城楼。

历史评价

七国之乱后,王国与郡几同,中央皇权遂大为加强。司马迁于《史记‧孝景帝本纪第十一》中评语道:「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认为晁错没有采取逐步削减诸侯势力的办法,是导致七国之乱的原因。

七国世系

 
 
 
 
 
 
 
 
 
 
 
 
 
 
 
 
 
 
 
 
 
 
 
 
七王
 
 
 
 
 
 
 
 
 
 
 
 
太上皇
刘太公
 
 
 
 
 
 
 
 
 
 
 
 
 
 
 
 
 
 
 
 
 
 
 
 
 
 
 
 
 
 
 
 
 
 
 
 
 
 
 
 
 
 
 
 
 
 
 
 
 
 
 
 
 
 
 
 
 
代顷王
刘喜
 
 
 
 
 
 
 
 
 
汉高祖
刘邦
 
 
 
 
 
 
 
 
 
楚元王
刘交
 
 
 
 
 
 
 
 
 
 
 
 
 
 
 
 
 
 
 
 
 
 
 
 
 
 
 
 
 
 
 
 
 
 
 
 
 
 
 
 
 
 
 
 
 
 
 
 
 
吴王
刘濞
 
 
 
齐悼惠王
刘肥
 
 
 
汉惠帝
刘盈
 
汉文帝
刘恒
 
赵幽王
刘友
 
楚夷王
刘郢客
 
 
 
 
 
 
 
 
 
 
 
 
 
 
 
 
 
 
 
 
 
 
 
 
 
 
 
 
 
 
 
 
 
 
 
 
 
 
 
 
 
 
 
 
 
 
 
 
 
济南王
刘辟光
 
菑川王
刘贤
 
胶西王
刘卬
 
胶东王
刘雄渠
 
汉景帝
刘启
 
赵王
刘遂
 
楚王
刘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