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泽之战

浊泽之战发生于前369年,韩国、赵国联军攻打魏国的一场战争。

前371年,魏武侯在尚未指定魏国继承人的情况下逝世,国内发生混乱,儿子魏罃和魏缓互相争立[1]

当年七月,魏缓逃亡到达邯郸,请求赵成侯出兵为他回国争位。前369年,魏国大夫公孙颀亦从宋国经由赵国进入韩国会见韩懿侯游说他,魏罃虽有王错相助,挟据上党,只得半个魏国而已,若能趁魏国内乱之际,联合赵国,定能除掉魏罃及打败魏国,实在机不可失。

韩懿侯听了很高兴,就跟赵成侯合兵一起进攻魏国。赵成侯与韩懿侯亲率两国军队,联兵大举讨伐魏国。联军向魏国都城安邑进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魏罃坐镇都城,连忙派出魏军在浊泽迎战。韩赵联军势大败魏军于浊泽,进而包围安邑。

此时,韩懿侯和赵成侯发生了分歧,赵成侯主张除去魏君,拥立魏缓,割地而退。韩懿侯认为这样会被其他人视为贪暴,他主张把魏国分裂为两国,使魏国不强于宋国、卫国,则韩赵两国日后再无魏国之患。

双方固执己见。韩懿侯不悦,遂乘夜率领韩国军队离去。赵成侯见赵军势孤,不能再战,也领军撤走。联军不战自破,安邑之围即解。魏罃杀死魏缓,自立为君,是为魏惠王[2][3]

参考文献

  1. ^ 《资治通鉴 卷一 周纪第一》:魏武侯薨,不立太子,子罃与公中缓争立,国内乱。
  2. ^ 《史记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惠王元年,初,武侯卒也,子罃与公中缓争为太子。公孙颀自宋入赵,自赵入韩,谓韩懿侯曰:「魏罃与公中缓争为太子,君亦闻之乎?今魏罃得王错,挟上党,固半国也。因而除之,破魏必矣,不可失也。」懿侯说,乃与赵成侯合军并兵以伐魏,战于浊泽,魏氏大败,魏君围。赵谓韩曰:「除魏君,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且利。」韩曰:「不可。杀魏君,人必曰暴;割地而退,人必曰贪。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之患矣。」赵不听。韩不说,以其少卒夜去。惠王之所以身不死,国不分者,二家谋不和也。若从一家之谋,则魏必分矣。故曰「君终无适子,其国可破也」。
  3. ^ 《资治通鉴 卷一 周纪第一》:公孙颀谓韩懿侯曰:「魏乱,可取也。」懿侯乃与赵成侯合兵伐魏,战于浊泽,大破之,遂围魏。成侯曰:「杀罃,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二国之利也。」懿侯曰:「不可。杀魏君,暴也;割地而退,贪也。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患矣。」赵人不听。懿侯不悦,以其兵夜去。赵成侯亦去。罃遂杀公中缓而立,是为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