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四大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简称四大汗国,是对蒙古帝国及其分裂后存在的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伊儿汗国这四个蒙古汗国的合称,与当时东亚地区的拖雷汗国(大元)各自统治。

历史

早在成吉思汗时期,成吉思汗将大蒙古国的土地分给他的几个儿子。由于各个儿子则均听从成吉思汗的号令,故所封的汗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服从大汗的领导。

不过,随着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大汗的去世,蒙古各派系对大汗的继承人存在争论,一度形成了危机。后来在西征领导人拔都的支持下,蒙哥继承汗位。作为对拔都的报答,蒙哥允许拔都建立的金帐汗国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

蒙哥大汗于1259年在攻打四川时去世后,其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分别于1260年集会称汗。随后身在中原汉地的忽必烈与留守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开始展开了为期四年的内战,最终忽必烈胜利,并于1271年在中原建立元朝。然而,由于忽必烈的自行即位及「行汉法」主张,引起蒙古大多数宗派的强烈不满,拒不承认忽必烈的汗位。原窝阔台和察合台派系在海都的带领下结盟反对忽必烈,逐渐形成独立的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并联合早已实际上处于独立地位的金帐汗国多次与忽必烈的元军进行交战,互有胜负。唯一承认忽必烈汗位的是其负责西征的弟弟旭烈兀。他宣布承认忽必烈的汗位,以换取忽必烈支持他建立伊儿汗国。伊儿汗国名义上承认忽必烈建立的托雷汗国(大元)为正宗,直到忽必烈去世为止。其后,伊儿汗国不再奉托雷汗国(大元)为其正宗,并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

至此,托雷汗国(大元)与四大汗国已完全各自为政,互不隶属。

灭亡

四大汗国中最先灭亡的是窝阔台汗国。海都于1301年去世后,窝阔台汗国开始走下坡路,其领土不久后于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国所瓜分,窝阔台汗国遂灭亡。而伊儿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则均在14世纪走向分裂,最终被帖木儿所灭。最后一个灭亡的是金帐汗国,其统治俄罗斯等地长达两个多世纪,俄罗斯直到1480年才摆脱蒙古人的统治独立。其后,金帐汗国分裂为几个小汗国,最终都被俄国所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