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

王昭君,名,字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

生平

王昭君于汉元帝时期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宫为宫女。画工毛延寿趁机勒索宫女。宫女们为了自己能被皇帝选中,送给毛延寿很多钱财。虽然王昭君相貌出众,但因品格高尚,不似他人用各种手段以谋求皇帝的宠爱,毛延寿得不到贿赂,便故意丑化她[1]。于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2]。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嫁于匈奴。到了昭君出塞那一天,元帝见昭君美冠汉宫,不禁大吃一惊。他本想留下她,可是又怕失信,只好忍痛割爱。后来汉元帝大为恼火,想要杀掉毛延寿等画工[3]

呼韩邪单于封其「宁胡阏氏」。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育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师,后为右日逐王。

呼韩邪死后,王昭君欲归汉,汉成帝命其「从胡俗」[4],再嫁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育有二女,长女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

王昭君死后,葬于「青冢」(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相关文学作品

相关影视作品

祭祀

台湾苗栗县后龙镇的新莲寺可能是台湾唯一供奉王昭君的庙宇[5]

相关记载

《汉书·元帝纪》: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邵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 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并L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 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招掖庭王墙(墙)为阔氏.」 《汉书 卷九十四下》 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招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路.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甸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传说「昭君出塞」时,王昭君行于大漠途中,悲怀于自身命运和远离家乡,因而在马上百无聊赖,弹《出塞曲》。而天边飞过的大雁,听到曲调的幽怨和感伤,肝肠寸断,纷纷的掉落在地。因而「沉鱼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戏曲中多安排她奏毕后投江自尽以留贞名。

参考资料

  1. ^ 《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路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墙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阔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推。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2. ^ 《后汉书》里说她:「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3. ^ 王安石在《明妃曲》诗中说:「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头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4. ^ 《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成帝赦令从胡俗。」
  5. ^ 全台唯一供奉「王昭君」庙宇拟申办历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