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复明

反清复明指历史上明朝灭亡后为恢复明朝而推翻清朝的活动。

原因

清军入关后,对关内人口占大多数的汉人采取了高压的政策,汉人为了恢复自己的国家,而为对抗清政府的高压统治而自发展开的民间运动。为了巩固对全中国的统治,清政府颁布了「剃发易服」等政策,使汉人被迫脱掉汉服而改穿满人衣冠、强迫汉人发式改为满洲发式。面对汉人的激烈抵抗,清军在关内,尤其是江南等地展开多次屠城,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屠广州等。此外,清政府还通过文字狱对汉族文人进行迫害。

结果

满清为了对付汉人的一系列反抗活动,对天地会等反清复明集社的阻止,在关内推行了一系列迫害政策,对它认为「有反清复明思想」的人士进行逼迫,统治全中国期间与汉族进行此起彼伏的明争暗斗。在整个清朝时期,满族对于汉族保持着相当的戒心。在政治上采取怀柔与阻止进入高层的多种方式来进行打压汉人。汉人进行秘密结社,混同宗教,进行了多次地反抗。

各地的反抗

明朝本土

自从满清入关之后,明朝的遗臣拥立一些宗室建立一系列的小朝廷,史称南明。但最终被满清各个击破。

1648年,最后一位南明皇帝永历帝遣出使罗马教廷,请求教宗出兵协助抗击满清。但十年之后教宗的回书才被卜弥格带到交趾(安南),此时南明政权已经覆灭。

南明灭亡后,不少遗臣不愿臣服于满清,流亡海外。例如朱舜水流亡日本,杨彦迪、陈上川、鄚玖流亡安南。中国出现了天地会、洪门等等一系列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组织。

明郑

明郑王朝是一个郑成功家族在台湾建立的政权。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政权时,曾吸纳大量明朝的遗臣为自己的下属,并且奉明朝永历正朔。

中国国民党方面的学者,强调明郑「恢复中原」的志向、对明朝坚决效忠的民族情怀,皆与中华民国政治立场相近。[1]

由于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的缘故,在1645年至1674年期间,郑成功及其继任者郑经曾经先后十次遣使赴日本,请求日本江户幕府出兵增援,史称「日本乞师」。但江户幕府当时秉承锁国的政策,因此没有接受这个请求。

郑经在位时,要求清朝让东宁(台湾)和朝鲜一样,能有成为清朝藩属国自主权的要求,这项要求在1669年被康熙帝拒绝了。

朝鲜

朝鲜王朝原为明朝藩属,1619年萨尔浒之战中曾派遣军队支援明朝抗击满清。后在1627年的丁卯胡乱和1636年的丙子胡乱中受到满清的侵略,最终在1637年被迫签订城下之盟,与明朝断绝了关系并承认为满清的藩属。

朝鲜朝廷将此城下之盟视为国耻,包括王室在内的朝鲜贵族大多持反感满清的思想。朝鲜孝宗即位后,立即筹划北伐,任命李浣为大将,训练军队,改筑城池。此外从漂泊到济州岛的外国船只那里购买新式武器,登用宋时烈、宋浚吉等人扩充军备。准备响应三藩之乱、明郑等反清复明势力。

然而此计划因朝鲜财政的困难而被一再推迟。最终中国国内反清复明运动失败,孝宗的计划也被清朝朝廷得知,先后六次遣使调查和警告。1659年,孝宗抱憾而终,此计划最终流产。[2]

注释

  1. ^ 黄天健,1950,《海天孤愤:郑成功复国史纪评》。台北:正中书局。
  2. ^ 《史海钩沉:朝鲜皇室的「反清复明」秘密计划》健康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