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生平

早年生涯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西汉文帝第九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贞的后代,而裴松之三国志注所引《典略》记载,刘备为「临邑侯枝属。」[注 1]其父刘弘在刘备少时已逝,刘备便与母亲卖草鞋、草席为生。

175年(15岁),刘备的母亲便叫他外出求学,与同宗刘德然加入东汉末大儒卢植门下求学,与公孙瓒同门、并与其结为好友。刘德然父刘元起常资助刘备。刘元起妻骂:「各是一家,怎可时常帮助他呢!」元起答:「我们宗族中有此孩儿,不是普通人啊。」但刘备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穿着华美服饰,成天嬉犬游马、酣歌醉曲为乐。平日沈默寡言,常以谦虚恭敬待人,只是情感很少表露于外。由于喜欢和豪杰游侠交往,许多年少者都趋附在他身边。

184年(24岁),黄巾之乱爆发,各州郡皆有人民组织义军讨伐。刘备受到中山富商张世平、苏双等人的资助,也组织起义军,跟随邹靖讨伐黄巾军,立下战功,被任为安喜尉。后来,汉室有令:如因军功而成为长吏的人,都要被选精汰秽,督邮到安喜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消息后,到督邮入住的驿站休息房舍求见,督邮称疾不肯见刘备,刘备十分痛恨,捆绑督邮鞭打两百后,弃官逃亡。后来,大将军何进派毌丘毅到丹杨募兵,刘备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时与盗贼力战立功,任为下密县丞,不久又辞官。

191年(31岁),刘备在高唐令职位上,被盗贼击败,后投奔公孙瓒,公孙瓒随即上表,保奏刘备为别部司马,任为平原令、平原相。刘备平原外御贼寇,在内则屯粮分发给百姓,士以下的人,都可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会有所拣择。据说郡民刘平不服从刘备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杀。刘备毫不知情,还对刺客十分礼遇,刺客深受感动,不忍心杀害刘备,便坦露实情离去。《三国志》以「如此深获众人的信望」称赞刘备。

入主徐州

黄巾余党管亥率众军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被大军所围,情势危急,便派太史慈突围向刘备求救。太史慈对刘备说:「在下太史慈,只是东莱的一个鄙残之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