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中国

瓜分中国或称瓜分清朝,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列强瓜分(Partition)中国的提议和趋势。1896年沙俄以迫日归还辽东半岛有功,诱迫清政府签《中俄密约》,内有将东三省的铁路(东清铁路中东线)修筑和经营权给俄国、战时开放使用港口等条件,在此之后引发列强争相迫使清朝划出势力范围、租界与租借地的事件。

瓜分过程

德意志帝国

1897年11月,山东发生「曹州教案」,德国出兵占据胶州湾和胶澳(今青岛),隔年迫使清廷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德国取得胶州湾99年的租期、铁路修筑权以及采矿权等。

俄罗斯帝国

1898年3月27日,沙俄佯称助清抗德而将军舰驶入旅顺,事后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旅大租地条约》,把军港旅顺、商港大连湾租借给沙俄25年。5月7日,再次迫使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续约》,取得东清铁路南满线的修筑经营权。

大英帝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与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取得新界99年租约。7月1日,沙俄强租旅顺和大连后,借口抵制俄国再与清政府签订《订租威海卫专条》,将威海卫及附近沿岸10英里内的地方租给英国,租期与俄国租借旅大期限相同为25年。亦要求清政府长江流域等不得让予他国,并请建多条至长江流域的铁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98年3月,要求清政府不得将云南、广东、广西等省让与他国,并承建法属越南至云南昆明的铁路。1899年11月6日,法国与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广州湾划为法国租界,租期99年。

大日本帝国

甲午战争后,因《马关条约》取得台湾、澎湖后,1898年亦要求福建不得让予他国。

此时东三省、山东省、长江流域各省、福建省、广桂滇琼四省,分别成为俄、德、英、日、法势力范围,中国面临领土被瓜分殆尽的局势。

门户开放政策

1898年,美国在美西战争中,取得菲律宾群岛,势力进入东亚。但中国已被列强瓜分,使美国政府感到在中国利益受到了威胁,于是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各国发布照会,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起初各国并表示不赞成,但英国同意之后,其他各国亦相继同意。

1899年,美国再次照会各国提出保持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保护各国条约及公法上的权利、保障各国在华的商业平等的原则。7月,海约翰宣布各国原则上同意这项决定,但各国仍在铁路权、采矿权、贷款、对外贸易口岸等问题上与中国谈判,但中国却暂免了瓜分之祸。

1921年11月11日至1922年2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华盛顿会议,其中九国公约再次确认此政策[1]

影响

门户开放政策虽使中国免于瓜分,但中国长期受列强欺辱,使地方产生强烈的仇外心理,成为义和团事件的导火线。而掌握清政府大权的慈禧太后借义和团排外,于1900年6月21日以光绪名义向十一国宣战,引起八国联军之役。

参考资料

  1. ^ 《中华民国高级中学历史教科书第三册》,1996年8月第12版,国立编译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