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灭陈之战

隋灭陈之战是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争。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后,权臣杨坚于隔年废北周静帝自立,建国隋朝,即隋文帝。在安定内部、解决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并吞西梁后,隋文帝于588年,下令杨广统筹九路隋军南征陈国,589年1月20日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并陆续招降三吴、岭南等地区。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统,成功结束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1]

过程

崛起与备战

南北朝末期,北周权臣杨坚在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后拥立北周静帝,以大丞相身份辅政。杨坚成功镇压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与益州总管王谦的叛乱后,于隔年废北周静帝自立,建国隋朝,即隋文帝。隋朝继承北周领土,巴蜀及长江以北地区均为隋所有,长江天险已不足恃。北方有强大的突厥汗国,长江以南是附庸的西梁与富肴但衰败的南朝陈。隋文帝虽然有意并吞江南,一统中国,然而北方有突厥牵制,国内政治与经济急需稳定的缘故,一时之间难以伐陈。他先充实国力,持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军事上改进北周以来的府兵制,集中军权。派名将贺若弼、韩擒虎分别任吴州和庐州总管,训练水军;令杨素任信州总管,于永安(今四川奉节)兴建楼船[2]。采用高颎的策略:干扰南朝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国的军事储积,使陈国损失惨重,疲惫不堪[3]。并且不断派遣使者去安抚陈国,使之松懈麻痹,等到北方外患减轻之时再一举南征陈国。

突厥汗国横跨蒙古高原与中亚草原,是北方第一大国,北朝历代莫不以和亲安抚之。然而到沙钵略可汗时贵族内乱,他只好分立庵逻为第二可汗、大逻便为阿波可汗、玷厥为达头可汗,共称四可汗,这使得突厥逐渐分裂。隋初停止对其和亲,令沙钵略可汗不满,加上其妻北周千金公主的劝谏。581年沙钵略可汗联合原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对隋朝发动战争,582年5月又率四十万大军,杀入长城,隋与突厥之战开打。583年4月隋文帝兵分八路,对突厥发动反击。并且用长孙晟的离间之计,最后使突厥汗国分裂为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让四可汗为了汗位自相残杀[4]。584年沙钵略可汗因为对隋作战不利,向隋朝求和。至此北部边患减轻,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5]

出兵南征

隋文帝经过数年准备后,终于营造出南灭陈国的契机。587年废西梁后主萧琮,占领江陵,西梁亡。588年十月设置淮南行省于寿春,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统筹各路兵马,以高颎为元帅长史决断行军谋略,率八十总管、五十一万八千名士兵南犯[6]。杨广并与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同时由长江上、中、下游分八路南征南朝陈。

这八路分为中上游与下游两部,行军元帅杨俊统帅中上游三路,他率水陆军由襄阳进屯汉口,以阻挡中游陈军支援下游南朝陈首都建康。行军元帅杨素率舟师出永安(今四川奉节)东下,在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与杨素会和,最后抵达汉口与杨俊军会和。杨素与刘仁恩军负责驱赶长江中游一带的陈军到汉口围歼。

行军元帅杨广统帅下游五路,他率领韩擒虎、贺若弼专攻建康,命王世积与燕荣为左右翼协攻江西、三吴。杨广率军出六合,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今安徽合肥),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今江苏扬州),这三路集中围攻建康。蕲州刺史王世积率舟师出蕲春(今湖北蕲春北)攻九江掩护杨广主力军。青州总管燕荣率舟师出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沿海迂回南下入太湖,以奇袭吴县(今江苏苏州),深入三吴以支援杨广主力军。隋廷在进军之前,扣留陈使,断绝往来,以保守军事机密[7]。并且派出大批间谍潜入陈境,进行破坏、扰乱活动。

牵制陈军

588年12月杨俊率水陆军10万出襄阳(今属湖北)进屯汉口以控管上游各路隋军,并派行军总管周法尚率舟师3万攻占南岸樊口 (今湖北鄂城西北)以阻挡陈军南下援救建康。南朝陈命散骑常侍周罗睺都督巴峡缘江军事,与郢州刺史荀法尚率令数万陈军据守江夏 (今武昌),阻挡杨俊军西援上游隋军,两军在此对峙许久[8]

同月,杨素率水军沿长江东出三峡,目标汉口。至流头滩(今湖北宜昌西)时,被守备狼尾滩(今宜昌西北)的陈将戚欣阻挡。杨素乘夜黑之际率舰船数千艘东下,同时率陆军与由江陵西上的刘仁恩军协联合袭夺。最后占领狼尾滩,击败守将戚昕,史称狼尾滩之战[9]。陈南康内史吕忠肃死守歧亭(今湖北宜昌西北西陵峡口),以三条铁锁横江阻断隋军东出三峡。杨素、刘仁恩率水陆联军强攻,直到589年正月击破陈军,占领西陵峡口,史称歧亭与延州之战。

南朝陈的荆州刺史陈慧纪见隋朝水军得以东下长江,于是在公安率军3万和楼船千艘东撤建康。然而却与周罗睺被杨俊牵制在汉口一带,陈军最后无法救援建康[10]。杨素水军持续沿江东下,最后与杨俊军会师汉口。另外还派一路隋军南下湘州(治今湖南长沙),攻灭陈岳阳王陈叔慎,至此长江中游已非陈国所有。

飞渡长江

南朝陈政治腐败,疏忽防御。陈后主陈叔宝荒淫骄侈,不懂军事,又不采纳将领建议积极备战。他自恃长江天险,且说:「王气在此,齐兵三度来,周兵再度至,无不摧没。虏今来者必自败[11]。」早在588年12月,为了隔年元会(即春节)之庆,竟命镇守缘江重镇江州(治今江西九江)的陈永嘉王陈彦与南徐州(治今江苏镇江)的陈南海王陈虔率战船回建康庆祝,致使江防更为薄弱。当隋军陆续占领长江上游的消息传到建康时,均被朝廷掌管机密的施文庆、沈客卿扣压,使得建康城毫无防备[12]。隋军进至长江北岸时,施文庆又以元会(春节)将至,拒绝出兵加强京口(今江苏镇江)、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等地军备。

589年1月1日,主帅杨广进军至六合以南的桃叶山(今六合东南),乘陈后主欢度春节之际,指挥下游隋军横渡长江、包围建康;宇文述由桃叶山渡江占领石头山(今江苏江宁县西北);贺若弼由广陵渡江占领京口,俘南徐州刺史黄恪;韩擒虎由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夜渡占领采石。

1月3日,陈后主急召大臣讨论战事。1月4日宣布「亲御六师」,令名将骠骑将军萧摩诃[13] 率领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迎战,施文庆为监军。萧摩诃将大军集中在建康,派樊猛率水军坚守白下(今江苏南京城北金川门外),以抵御六合杨广军;派散骑常侍皋文奏镇守南豫州,率军于姑孰(今安徽当涂)阻击采石韩擒虎军。

白土冈之战

隋军渡长江后积极推进,贺若弼于京口派一部隋军于曲阿 (今江苏丹阳)阻挡三吴地区(今江苏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等)的陈军北援,主力持续向建康前进;韩擒虎击败陈军,占领姑孰(今安徽当涂)后,沿江直下,皋文奏败退建康。正月初七日,贺若弼进屯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以南的白土岗;韩擒虎和由南陵(今安徽铜陵附近)渡江的杜彦军在新林(今南京西南)会合;宇文述军于白下击败陈军后,进占石头城(在今南京城西清凉山)[14]。隋军占领建康外围城市,完整包围南朝陈的首都。为配合隋军主力进攻,王世积军也成功由蕲春攻占蕲口(今蕲春西南),大败陈将纪填,逼近江西鄱阳湖[15]。燕荣水师也由山东沿海南下,占领三吴地区。

建康地势虎踞龙盘,向称险要,在建康附近的陈军仍然有10万。然而陈后主不采纳部将建议,乘隋军包围之际切割敌军。他放弃钟山、石头等险地,将主力固守建康城内外,白白的让隋军包围建康城[16]。贺若弼至京口时,萧摩诃请求出战,陈后主不准。而后萧摩诃得知陈后主竟和他的妻子私通,就也拥兵不前,唯独让鲁广达、田瑞奋勇作战。15日,陈镇东大将军任忠率军自吴兴(今浙江湖州南)入援建康,陈后主也只让他驻守朱雀门(建康城南门宣阳门南2.5里)。

589年1月20日,陈后主在「兵久不决,令人腹烦」的情况下,对贺若弼军发动白土冈之战。他仓促的派鲁广达、任忠、樊毅、孔范与萧摩诃率军出战,于白土冈南北列长蛇阵20里,首尾进退互不相知。贺若弼军初战不利,然后集中攻破薄弱的孔范军[17]。陈军全线溃退,贺若弼从北掖门攻入台城(建康宫城)。韩擒虎军占领秦淮河南岸石子冈(今江苏南京雨花台)后,陈将任忠请降,开北岸朱雀门迎韩擒虎入城[18]。当时陈后主身边大臣只有尚书左仆射袁宪一人。袁宪建议如同梁武帝见侯景故事,庄严的向隋军投降[19]。但是陈后主畏惧而不从,与爱妃张丽华、孔贵人躲到井里面。最后被韩擒虎俘虏[20],陈灭亡。

降伏岭南

建康被隋军攻下后,南朝陈尚领有长江中游、三吴与岭南地区。589年1月22日,杨广进入建康,命令陈后主发令招降各地陈军投降。坚守江夏的周罗睺、陈慧纪与守备长江中游诸城的守将陆续投降,三吴地区的吴州(今江苏吴县)、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二城坚守拒降,岭南守将徐璒阻挡隋使韦洸于南康前,不愿意归附隋朝[21]。于是杨广率军南下三吴、岭南等地,各地陈军或受陈后主号令投降、或抵抗隋军而被消灭。

岭南地区早在南朝梁侯景之乱时,就受冼夫人控制。冼夫人率兵击破梁高州刺史李迁仕后掌控岭南,并与都督陈霸先合作。陈霸先后来创建陈朝,即南朝陈。冼夫人平定多次叛乱,保境安民,被当地俚汉人尊为「圣母」[22]。杨广得知此事后,命令陈后主致书冼夫人,使其归隋。为了证明是真的,还将冼夫人曾经献给陈帝的扶南犀杖及陈后主的兵符给她确认。冼夫人见到信及物件后,确定陈朝已亡,便派孙子冯魂迎隋使韦洸到岭南。各地至此才闻风归附,从此全部归隋朝管辖[23]。至此,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统,成功结束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结局与影响

杨坚建立隋朝之后,注意争取人心,奖励生产,在政治上较为巩固,经济上较为富裕,军事上较为强大,因而具备了统一南北的条件,并最终完成了统一。此外,杨坚在战争指导上的正确也是获得胜利的重要因素。隋国接收陈国土地共三十州、一百郡与四百县,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财富。继而隋廷把陈后主和文武官员、衣冠世族、百工杂技以及乘服、图藉与法物等,运送到隋朝首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市),运送的行列,前后达五百里。自晋室南渡后在江南保存两百多年的中国正统文物,至此重返北方[24]

重要参战人物

    • 杨广
      • 高颎
      • 韩擒虎
      • 贺若弼
      • 宇文述
      • 杜彦
      • 韦洸
    • 王世积
    • 燕荣
    • 杨俊
      • 周法尚
    • 杨素
    • 刘仁恩
    • 陈叔宝
      • 施文庆
      • 沈客卿
      • 袁宪
      • 黄恪
      • 陈彦
      • 陈虔
      • 孔范
    • 萧摩诃
      • 樊毅
      • 鲁广达
      • 皋文奏
      • 田瑞
    • 纪填
    • 任忠
    • 陈慧纪
      • 戚欣
      • 吕忠肃
    • 周罗睺
      • 荀法尚
    • 陈叔慎
    • 冼夫人
      • 徐璒
      • 冯魂

文献参考

注释

  1. ^ 《中国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隋的建立与统一,14页
  2. ^ 《隋书 卷四十八 列传第十三 杨素》:「未几,拜信州总管,赐钱百万、锦千段、马二百匹而遣之。素居永安,造大舰,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旗帜加于上。次曰黄龙,置兵百人。自余平乘、舴艋等各有差。」
  3. ^ 《隋书 卷四十一 列传第六 高颎》:「上尝问颎取陈之策,颎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热,水田早熟。量彼收积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御守,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竹茅,所有储积,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上行其策,由是陈人益敝。」
  4. ^ 《隋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十六 长孙览从子炽炽弟晟》:「晟先知摄图、玷厥、阿波、突利等叔侄兄弟各统强兵,俱号可汗,分居四面,内怀猜忌,外示和同,难以力征,易可离间。」
  5. ^ 《中国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第三章 隋的对外关系,25页
  6. ^ 《隋书 卷二 帝纪第二 高祖下》:「命晋王广、秦王俊、清河公杨素并为行军元帅以伐陈......合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节度。」
  7. ^ 《隋书 卷二 帝纪第二 高祖下》:「辛酉,陈遣兼散骑常侍王琬、兼通直散骑常侍许善心来聘,拘留不遣。」
  8. ^ 《隋书 卷六十五 列传第三十 周罗睺》:「晋王广之伐陈也,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秦王俊,军不得渡,相持逾月。」
  9. ^ 《隋书 卷四十八 列传第十三 杨素》:「素曰:『胜负大计,在此一举。若昼日下船,彼则见我,滩流迅激,制不由人,则吾失其便。』乃以夜掩之。素亲率黄龙数千艘,衔枚而下,遣开府王长袭引步卒从南岸击欣别栅,令大将军刘仁恩率甲骑趣白沙北岸,迟明而至,击之,欣败走。」
  10. ^ 《陈书卷十五 列传第九 宗室 陈慧纪》:「是时,隋将韩擒虎及贺若弼等已济江据蒋山,慧纪闻之,留其长史陈文盛等居守,身率将士三万人,楼船千余乘,沿江而下,欲趣台城。至汉口,为秦王军所拒,不得进,因与湘州刺史晋熙王叔文、巴州刺史毕宝等请降。」
  11. ^ 《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七十六 陈纪十》:「帝从容谓侍臣曰:「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彼何为者邪!」都官尚书孔范曰:「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邪!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臣每患官卑,虏若渡江,臣定作太尉公矣!」
  12. ^ 《陈书卷六 本纪 后主》:「是月,隋遣晋王广众军来伐,自巴、蜀、沔、汉下流至广陵,数十道俱入,缘江镇戍,相继奏闻。时新除湘州刺史施文庆、中书舍人沈客卿掌机密用事,并抑而不言,故无备御。」
  13. ^ 《陈书 萧摩诃传》:「萧摩诃气冠三军,当时良将,虽无智略,亦一代匹夫之勇矣;然口讷心劲,恂恂李广之徒欤」。
  14. ^ 《隋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二十六 宇文述》:「平陈之役,复以行军总管率众三万,自六合而济。时韩擒、贺若弼两军趣丹阳,述进据石头,以为声援。」
  15. ^ 《隋书 卷四十 列传第五 王世积》:「平陈之役,以舟师自蕲水趣九江,与陈将纪瑱战于蕲口,大破之。」
  16. ^ 《陈书卷六 本纪第六 后主》:「后主遣骠骑大将军、司徒豫章王叔英屯朝室,萧摩诃屯乐游苑,樊毅屯耆阇寺,鲁广达屯白土冈,忠武将军孔范屯宝田寺。己卯,镇东大将军任忠自吴兴入赴,仍屯朱雀门。」
  17. ^ 《陈书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五 萧摩诃》:「贺若弼初谓未战,将轻骑,登山观望形势,及见众军,因驰下置阵。广达首率所部进薄,弼军屡却,俄而复振,更分军趣北突诸将,孔范出战,兵交而走,诸将支离,阵犹未合,骑卒溃散,驻之弗止,摩诃无所用力焉,为隋军所执。」
  18. ^ 《陈书 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五 任忠》:「隋将韩擒虎自新林进军,忠乃率数骑往石子岗降之,仍引擒虎军共入南掖门。」
  19. ^ 《陈书 袁宪传》:「臣愿陛下正衣冠,御前殿,依梁武见侯景故事。」
  20. ^ 《隋书 卷二 帝纪第二 高祖下》:「韩擒虎进师入建邺,获其将任蛮奴,获陈主叔宝。」
  21. ^ 《隋书 卷八十 列传第四十五 列女》:「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陈将徐璒以南康拒守。洸至岭下,逡巡不敢进。」
  22. ^ 《隋书 卷八十 列传第四十五 列女》:「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23. ^ 《隋书 卷八十 列传第四十五 列女》:「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岭南悉定。」
  24. ^ 《中国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隋的建立与统一,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