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中兴
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在位时因治国有方,国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轨的时代,视为中兴之局。由于唐宪宗在位是用元和为其在位期间之年号,因而得名。
背景
中唐以后,唐朝国势衰落。国家出现藩镇割据的问题,部份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自成一国,影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当中特别以河朔三镇最为跋扈。唐德宗在位时,有鉴于中央兵力不足,故对藩镇采取姑息政策,但流弊渐生。唐宪宗即位后,决心「以法度裁制藩镇」[1],便着意用兵对付强藩,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中兴内容
- 唐宪宗纳宰相杜黄裳之议,征伐不服之藩镇。
- 元和元年(805年),先以高崇文讨平剑南西川节度使刘辟,旗开得胜。
- 元和八年(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田兴受镇兵拥护掌权,中央任命为节度使,遂归顺中央,赐名田弘正。
- 元和九年(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割据申、光、蔡三州,宪宗发兵近九万人进讨,久战无功。元和十二年(817年),任命宰相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负责统帅全军。宪宗派李愬讨平淮西镇节度使吴元济,申、光二州守军亦降。后横海节度使程权奏请入朝为官,朝廷收复沧、景(治今河北景县东北)二州。
- 幽州(今北京)刘总上表请归顺。成德镇上表自新,献德、棣(今山东惠民东南)二州。
- 眨昭义节度使卢从史为驩州司马。
- 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刘悟杀节度使李师道降唐。淄青李师道亦平,收复淄青十二州。成德王承宗、卢龙刘总相继自请离镇入朝,藩镇割据的局面暂告结束。
- 元和十五年(820年),成德镇王承宗病死后,其弟王承元上表归降。
自广德(唐代宗)以来「垂六十年,藩镇跋扈河南北三十余州,自除官吏,不供贡赋,至是尽遵朝廷约束。」[2],史称「元和中兴」。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宦官内常侍陈弘志和王守澄合谋毒死宪宗,宪宗死,穆宗继位,因处置藩镇不当,激起卢龙军朱克融的兵变,田弘正(时领成德)被王廷凑所杀,魏博节度使田布亦为史宪诚所害。河朔三镇复叛。
注释
- ^ 《资治通鉴》卷237
- ^ 《资治通鉴》卷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