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的网络远程身份验证普遍使用“关联比对”方法,即将用户输入的“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等个人信息,传到后台对个人信息的正确性进行比对来认定其身份。
"关联比对"方法在大规模应用的场景下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 个人信息比对正确并不能代表本人真实意愿,无法防范个人身份被冒用或盗用的风险;
• 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采集个人信息的网络应用服务机构安全水平不一,个人信息大规模泄露的风险越来越高。
面对以上问题,eID在权威性、安全性、普适性、隐私性方面具有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可满足公民在个人隐私、网络交易及虚拟财产等多方面的安全保障需求:
• 权威性:eID基于面对面的身份核验,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统一签发,可进行跨地域、跨行业的网络身份服务;
• 安全性:eID含有一对由智能安全芯片内部产生的非对称密钥,通过高强度安全机制确保其无法被非法读取、复制、篡改或使用;
• 普适性:eID不受载体物理形态的限制,只要载体中的安全智能芯片符合eID载体相关标准即可;
• 隐私性:eID的唯一性标识采用国家商用密码算法生成,不含任何个人身份信息,有效保护了公民身份信息。